close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書封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作什麼不一樣的選擇?在那些現在想來刻骨銘心的人生十字路口,有沒有哪個時刻,現在回想,恨不得能重新來過?

 

沒有閱讀過《巴別塔之犬》,也未曾讀過作者卡洛琳‧帕克斯特的作品,但此次閱讀《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欣喜的發現很對我的胃口。喜歡書本中處處出現時有哲思的生命體悟,喜歡作者安排穿插書中書的設計,在不同的書中書中,也發現作者多變而不同的筆觸,以及不變的說故事功力,而更喜歡的,是隱藏在死亡與失落的心傷下,屢屢出現的溫暖火焰。

 

故事中負責說故事的「我」,是出版過七本小說的奧黛薇佛洛斯特,此時,她正打算交稿的最新小說,是集結前七本小說最後一章,並加以改寫的結局。正打算交稿的她,卻在新聞中驚愕的發現自己的兒子搖滾巨星米洛,竟涉嫌犯下謀殺案,被指控殺害其女友貝緹娜。奧黛薇原本與先生和一雙兒女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先生與女兒卻意外喪生,兒子米洛幾年前開始拒絕與她說話聯繫。謀殺事件後,她趕到兒子身邊,貝緹娜到底是不是米洛殺的?她與米洛又是否能恢復親密關係?奧黛薇開始扮演偵探的角色,試圖挖掘真相,而在這過程中,書本內也穿插著她預計改寫的最後一章故事及改寫後的結局。

 

 

虛構的故事映照出作家深藏的心理景象

 

穿插的小說與改寫的結局,在現實與虛構中交錯,虛構裡的故事映照出作家深藏的心理景象,那些失去丈夫與愛女的失落哀傷,自己被遺留下來的寂寞空虛與罪惡,輾轉的用各種隱誨的圖像、象徵的符號,化作一個又一個看似不相及的或遠或近故事。

 

很多人喜歡就小說來探討作家自己的心境,或試圖猜測小說中究竟有多少成分是「自傳」元素,而在這個故事裡,卡洛琳‧帕克斯特也探討了許多身為「寫小說者」的心情。在我看來,嚴格來說,從自己心中流洩出來的文字,有哪一個不是代表自己?也許是某個印象深刻的回憶,或只是某次擦身而過產生的靈感,藉由一小點的靈感開始,慢慢形成了一個故事。但每個元素也都經過轉化,所以,都是我,也都不全是我。我一直覺得,小說裡的人物,自有其生命與世界,享受故事的當下,小說與閱讀者間也產生了連結與火花,每個人對其有不一樣的解讀,而將會被解讀或產生何種共鳴,也早已非作者可期待的範疇。

 

但在故事裡,有一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當奧黛薇前往觀賞一部由自己長期的「對手兼朋友」作家莎拉小說改編的電影時,故事裡的主角,竟試圖殺害自己的兒子來獲取工作上的成就,她心裡明白的知道,那對手在構思這橋段時,心裡想到的,應該就是自己喪夫喪女的經驗,我也如奧黛薇般感到強烈的不適,即使我們心裡知道不是這樣,但我們卻無法控制他人對自己的觀感,但,這也是人生的一部份。

 

從書中書的設定,作者以後設的角度探討了許多作家與作品、作品的改寫與書寫的療癒等等書寫者的心路歷程。對我而言,書寫除了是一種記錄、整理,更是一種與自我對話,進行自我療癒的過程,我在書寫中得到寧靜,得以讓紛亂的生活與思緒找到暫時平靜的時刻。而看到奧黛薇與米洛目前的關係,亦容易理解為何她會產生「改寫」自己舊作的念頭,過去寫出舊作有其當時的思緒理路,而現在想要改寫,更是目前的心境已然轉換,但,小說裡的人生可以重來,可是,現實的人生卻能否重來呢?

 

 

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寂寞心靈

 

這本書層次井然,最表層是一個搖滾巨星謀殺案,而作者透過案件醞釀的是一份和解,是作家奧黛薇的家庭悲劇,以及其與自我及兒子的和解。而又透過書中書的象徵符號,烘托出奧黛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寂寞心靈,讓這個角色與其身上的悲劇,變得立體而豐富,她是如此不安、失落、空虛、茫然,導致於她忙著處理自己的悲傷,已經無力再去兼顧兒子的悲傷以及自己仍有的母親角色。

 

而從改寫的故事,也可以發現奧黛薇心境上的轉變,因為文字,米洛與她斷絕聯繫,現在,她也希望能夠透過文字,再度使米洛和他恢復關係。她能夠改寫書中的結局,但現實生活中的殘酷血腥謀殺,卻是無法重來的結局。我們能夠作的,是對原有的結局接納與臣服,接著試圖以新的角度,去影響未來的結局,不是嗎?

 

非常感謝時報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書名:如果人生可以重來The Nobodies Album

作者:卡洛琳.帕克斯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23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3814

裝訂:平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