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神探俱樂部書封小 

這本書可是非常熱鬧,一般而言,一個故事通常同時出現個三四個偵探就很多了,但作者帕布羅‧桑帝斯一下子丟出了12名偵探,將各國各具特色的名偵探們齊聚一堂,塑造了一個12神探俱樂部」的組織。

 

由阿根廷籍的奎格與波蘭籍的阿薩奇兩位神探創始的12神探俱樂部」,裡頭有12名享譽世界各地的名偵探,而他們每個人又各自有一名助手(更熱鬧了,不過也讓很不會記人名的我眼花撩亂),他們有專屬的刊物,報導偵探們破獲的一件件奇案,各地甚至還有地區的分支刊物,不僅是案件本身,偵探的生平、小故事、花邊八卦,甚至助手們的變換,都是刊物報導的內容,這些偵探簡直就像是偶像明星一般。

 

故事由奎格設立學堂展開,身為12神探俱樂部」創始人之一的奎格,卻一直沒有助手,他的名氣與神秘,吸引了一大群想要當他助手的人,雖未明白說明,但大家都猜想著,他應該是打算要在眾位學生中選出助手,薩瓦迪歐也是其中一員,與其說當助手,更不如說他對於解開謎團著迷,沒想到,偵探身邊發生了命案,偵探自己也捲入其中。而接下來,場景移到了還沒興建完成的巴黎鐵塔,當時的法國正準備舉辦世界博覽會,於是創始人之一的阿薩奇召集大家前來,要共同擺設關於偵探的展覽室。薩瓦迪歐代替奎格前來,此時,12名偵探與其助手們難得齊聚一堂。偵探們無疑都有事故吸收體,12個偵探齊聚,當然接二連三的發生了連環殺人事件……

 

 

助手與偵探,既親密又遙遠的距離

 

神探身邊一定要有個助手,就像福爾摩斯身邊的華生醫生,他們不一定需要協助偵辦與推理,但卻又是偵探最堅實的後盾或好友,不但幫助偵探們屏除外務,專心於案件與推理中(是說,很多偵探會有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怪異個性),或是提供友情與情感的支援,也有些則是扮演主述者的角色,以旁觀第三者的角度,協助「忙碌」的偵探們,將案件的推理過程與經過寫下來,當然有些也會在推理中參上一腳,不過,這本書很特別,這本書的主角不是偵探,而是一名助手!

 

在許多推理小說中,只能隱身在偵探背後的助手,在12神探俱樂部》中搖身一變成了主角。於是,我們除了透過薩瓦迪歐的眼睛看著案件與偵探偵辦案件的過程,更透過他,看見了偵探與助手間的微妙情愫,助手們也對案件著迷,於是選擇成為助手,也許內心深處期盼著總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名偵探,但在小說設定中,作者為俱樂部設立了四大門規,彷彿將以往約定俗成或隱而未宣的助手地位,做了一個有趣的宣示。

 

這些未被明文規定的鴻溝,讓助手們永遠成為不了故事裡的主角,我喜歡作者第四條門規的設定,這神秘被擦拭掉彷彿不存在的第四條門規,出現在故事的一開始,彷彿預示早已預見結局,更在結尾呼應與打破了某些既定的刻板印象。

 

 

探討的不是謎團,而是後設的偵探人性

 

這本書有許多吸引我的地方,不是說謎團有多麼糾結難解,破案過程多麼華麗優雅,而是在行文過程中,作者設計的人物機敏對談,以及助手與偵探、助手與助手間那複雜糾葛的情感。為了成為名偵探,需要有怎樣的犧牲?而想要成為偵探,追求的又是什麼?是名利?還是對解開「真相」的執著?或是面對著縝密規劃的案件,不願服輸的鬥智挑戰?在成為名偵探之後,為了保有這好不容易得到的頭銜,偵探們又會走入怎樣的黑暗幽谷?

 

名偵探們總得偵破那些看似越複雜越不可能的案件,譬如密室謀殺、嫌犯有牢不可破的不在場證明、或令人害怕的連續殺人犯,才能顯出偵探的厲害。(我們讀者不是也越來越不滿足於「太簡單」的案子,總想要被作者騙來騙去,猜不到最後結局與兇手才大大拜服在作者功力之下?)但,絕大多數的案件都出自「簡單」的動機,譬如情殺、金錢糾葛等,兇手多半也是一時衝動行凶,少有那種規劃深遠的謀殺。這時候,名偵探要怎麼維持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地位?總不能一而再的重述那些講了不隻幾百次的過往功績吧!

 

這本書裡一樣有命案,有偵探的地方絕對會出現命案,書裡的命案不只一件,有正在發生,也有助手們得意的向其它助手炫耀自己家偵探的豐功偉績,這些小故事有些也挺有趣的,而偵探與助手隨時獻身在案件中,自己的生命也可能隨時逝去,在12神探俱樂部》的故事裡,有名偵探死亡,也有助手死亡。但我覺得更好看的地方在於,用後設的角度,去觀看這些偵探與助手,看他們用什麼心態與角度說著故事,看他們又為了什麼原因,作出現在的行為,創造新的歷史。

 

也許今天,我是助手,你是偵探,但明天,誰知道呢?

12神探俱樂部橫幅   


書名:12神探俱樂部El Enigma de Paris

作者:帕布羅.桑帝斯 Pablo de Santis

譯者:葉淑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0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272363

裝訂:平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rnier 的頭像
    vernier

    夏天走過義大利(Pixnet)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