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書封.jpg

說書人,將傳說一說再說,說成千百種版本,隨著不同的喜怒哀樂,時節遞嬗,說盡人間的百轉千迴。

 

這本《傳說》,首次出版在1988年,後來又增添幾篇成為《新傳說》,接著又成為《新編傳說》。時隔三十年,再次重新出版,書名又回到《傳說》。我覺得這書名的轉換很有意思,在這新新舊舊的書名中,裡頭寫著新新舊舊的故事,本書收納的十八篇故事中,包含古今中外的故事,譬如莎樂美與約翰、燃燈佛、褒姒、屈原投江、捨身餵虎、納西斯與回聲女神、吹笛者漢斯,也有揉雜現代如悼湯英伸、以及記島嶼首次高中生舞會解禁等。有些古老的傳說,透過蔣勳老師不同的筆觸,讓舊有故事呈現了嶄新的樣貌,也有些現代事件,因為發生在三十年前,讀來已覺充滿歲月痕跡。但不變的是,它們將繼續被傳唱傳唱,再經過一代又一代讀者,重新被反芻成風貌各異的傳說。

 

有些故事我第一次閱讀,有些只知道梗概,經由蔣勳老師美麗且充滿詩意的文字,讓故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韻味,富含多種層次,竟像是未曾讀過一般新鮮與驚奇。在莎樂美的故事中,這個極美麗的女子究竟為何要砍下約翰的頭?沒有人有答案,蔣勳老師的文字寫莎樂美說:我是為美麗而來的,歷史需要美麗來毀滅聖徒。讓我們在死亡中相愛吧。

當銀盤捧至宮中時,莎樂美端詳了很久,她認識那微笑,她也知道她們的愛是在死亡中開始的。她捧起那沉重的滴血的頭顱,她趨前親吻那微笑的嘴唇,緊緊把那頭擁在胸前。

在那一刻,透過文字,我想像著這樣一幕複雜的畫面,美麗、神聖、邪惡、誘惑、慾望、信仰、衝突、毀滅與求不得,這麼多可能的元素與情緒,都停格在那一瞬,說書者想傳達甚麼,閱聽者又讀到甚麼,每個人所被觸動的思緒,與自己當時所思所想所困惑所迷惘的事有關,傳說繼續傳頌,而我們在每個閱讀傳說的瞬間,和這些情結與自己對話。

 

於是,在舊的故事中,可以說出對現世的針砭,在幾百年前的傳說裡,可以投注內心最深處的歡笑悲哭,故事宣洩了我們的哀愁,我們為故事角色們流下眼淚,但只有自己知道,眼淚也許也是為自己而流。

 

在這些故事中,讓我覺得特別喜歡的包括〈莎樂美、約翰與耶穌〉、〈有關納西斯與Echo〉、〈尸毗王與鴿子〉以及〈薩埵那太子與虎〉等。有些實在跳脫常人所可能的思想與行為,譬如割肉餵鷹以及捨身餵虎,但也因為如此,這些能為常人所不能為的行動,如此血淋淋讓人不忍目睹的畫面,成為閱讀過後就難以忘懷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後記,不是不喜歡本文的18篇故事,而是後記像以後設的角度再次觀看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這些故事背後的原型與書寫時的思想,因此使故事又變化出不同的豐富韻味。蔣勳老師描述自己書寫時,相同故事因為不同的經歷,而有了不同的改寫結局。也提到:「我常常覺得神話是一種原型,可以不斷地賦予新的形式、新的詮釋。」譬如,在莎樂美的故事中,其實國王也是個有趣的角色,但在出版後,他發現對這個角色的忽略,好像潛意識裡就排斥他。而如果有天再次改寫,國王也許會變成一個重要的描述對象。國王惡嗎?他運用他的權勢與能力,想要獨佔供養的功德,他奉上最多的鮮花,只是,相對於其他也想要供養的人們,他把所有旁人的機會都剝奪光了。

 

每一個角色都是不能分割的,是牽連不斷的因緣糾纏。每一個人物在故事裡扮演的角色,都有某種開示的意義。

 

我們通常只能以自己的視角窺看世界,只從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善惡是非,神話、或者傳說,彷彿像一面鏡子,讓我們能看到更多角色的想法與互動,也讓我們從鏡面反射中看到自己,更能藉由看到這些角色中部份自己的反射,與自己有了機會進行更深入的對話。

 


書名:傳說(附蔣勳說佛經故事CD

作者: 蔣勳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9/03/18

語言:繁體中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rnier 的頭像
    vernier

    夏天走過義大利(Pixnet)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