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未看過暢銷小說《到葉門釣鮭魚》,但一位職場前輩曾向我大力推薦,因此它也一直被我放在待讀清單中,所以,這次有機會可以閱讀作者保羅‧托迪的其他兩本著作,心裡十分開心,可惜的是,這已是他的遺作,這位作家將無法再繼續產出其他牽動人心的作品了。
《那些你不懂的》故事主角理察出場時,十足頹廢風貌,他不斷轉換工作,每份工作都做不長,成天無所事事,不是飲酒就是進俱樂部與(損)友賭博,在一次賭局中,朋友打賭要他在九個多小時內,徒步從倫敦走到牛津,如果走到就給他六千英鎊,於是他開始步行(從他會答應這樣的賭注,就不難感受到主角個性的瘋狂)。沒想到走到中途竟被綁架,綁匪要他答應假結婚,娶一個阿富汗來的女孩亞娣娜,並約定給他一大筆酬金。
綁匪看到他在街上走著,以為他是個無所牽掛的流浪漢,而他竟然答應了這項交易(又是另一個瘋狂的決定),沒想到,亞娣娜看起來似乎也是被強迫要嫁他,加上身材姣好、長相貌美如花,讓他不由自主心生憐惜與好感,這個被命運安排給他的女子,她的背景與溫柔,牽動理察心中那個角落,她是可能填補他內心傷痛的那塊拼圖嗎?而這兩人的相遇,也開啟了一段逃跑與追逐的驚險歷程。作者用不冷場且流動的故事,探究許多值得反思的議題。
《那些你不懂的》訴說了人生的荒謬,對戰爭的關懷與觀察,作者將這樣嚴肅的議題,導致許多悲慘的人生境遇,透過主角戲謔人生的態度,以及種種看似不合常理卻還是可能發生的奇妙遭遇,巧妙的用不同的視角,將這些被戰爭所影響人們的樣貌,傳遞到讀者心中。
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取的很有意思,對於主角理察而言,他參與阿富汗戰爭的那段遭遇,讓他的人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種再也回不去的感受。正如同過去看到過許多描寫戰後軍人的故事,上過戰場之後,他們的人生永遠不一樣了,沒有看到他們所看,沒有聽過他們所聽聞事物的我們,與他們彷彿在不同世界中生活,我們不懂他們,即使曾經懂過他們的家人,也再也不懂現在的這個人,眼前之人如此陌生,過去所熟悉的那個人,隨著戰爭而消失了。
許多英雄故事中,在戰場上,英雄總是奮勇殺敵,保衛某種重要的、不可摧毀的價值觀,但在現實戰爭裡,戰爭往往是漫長的、等候的、寂寞的,死亡與傷殘也往往是莫名其妙瞬間發生。在這個故事裡,理察與同袍被送進一個民營傭兵公司,去街上到處搜尋抓取上級指定的人員,而那些人真的做了甚麼有罪或應被懲罰的事嗎?士兵們並不知情,這些人許多都看似平民百姓,抓回來後,夜半總聽到各種淒厲聲音,嚴重程度超過他們所理解可以刑求的程度,在戰爭的現場,太多太多事身不由己,人命比螻蟻還不如,沒人在乎多死一個人,會關心士兵們能否順利返家的,是在地球遙遠另一端的家人、情人或朋友。而甚麼時候會發生爆炸或被殺害,完全無法掌握在自己身上。理察在參觀新營區的第一天說:那時候是我最後一次感覺活著,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活著。我想,舊理察人生,在那一刻就終止了,後面的人生,他一直呈現著半死不活的狀態。
自從與亞娣娜相遇,本來一直被他強壓下的阿富汗回憶,又重回惡夢中,鮮明張狂如昔,但其實,這些回憶本就再難忘記。戰爭創造出許多傷痛,不同陣營的人被迫面對許多我們壓根沒有想過的淒慘境遇,而原本的信念也往往被徹底改變,那些,都是我們不懂的,除非身歷其境很難了解的傷痛。理察與亞娣娜這兩個被戰爭逼迫的人,各自有自己不得不為的選擇,也各自有著不同的價值信念,看到最後,實在覺得不禁傷感。
故事中理察原本的女友璦瑪,雖然所占篇幅不多,也讓我覺得印象深刻十分可憐。理察曾有個夢想,他要在軍中晉升,然後跟璦瑪結婚,多麼美好的日子,而一切,在這場戰爭後完全不同。他返國後許多反戰人士用異樣眼光看待他,他也變得格格不入,彷彿全世界都跟他有仇,與家人的相處緊繃又有壓力,家人再也不知如何與他相處,璦瑪一直待在他的身邊,想盡辦法「拉他回來」,甚至投入積蓄好不容易開了間店,希望兩人能有一起作的事,每天像陀螺一樣忙碌而疲倦,但理察總是幫倒忙,她犧牲了許多許多,卻換來心碎。戰爭雖然沒有讓理察肢體殘缺,卻讓他的心靈再也不一樣了。「有何不可?」的生活方式讓他在戰爭時得以存活,讓他得以不再問「為什麼?」,卻也同時麻痺了他的感官,導致一個個毀滅性的後果。
理察放棄自我,放棄原本的人生夢想,許多與他相關聯的人生也連帶跟著不同了。故事結局的轉折讓人心痛,卻算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末尾結束於這句「有何不可?」,真讓我感到一股難言的惆悵,但那卻是他歷盡殘酷戰場後,終於找到讓自己得以生存的方式。掩卷後,心中有股沉甸甸的哀傷,縈繞著難以散去。
書名:那些你不懂的More than you can sa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