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本大約兩個小時就可讀完的小說,但在我心中隨之延伸的情感波動與心情震撼,卻持續好久至今不散,距離我看完這本書應已經超過一個星期,但到了現在我仍可強烈體會當時闔上書頁那份極想與人分享的感動,想到故事末端的畫面,更讓我眼眶重新聚滿淚水。我的感觸中,包含了70%的遺憾、10%的無奈,與20%對於愛的感動。

一個我非常喜歡且尊敬的姊姊,知道我最近恢復了讀書到上癮的狀態,於是跟我分享她最近看到的這本好書。她說她看完電影之後覺得電影十分好看,凱特溫絲蕾的演技更是精湛,但電影中有些未竟之處,於是讓她想去尋找原著來延伸閱讀。我與她的狀況相反,在先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更想去看看這部電影,想體會凱特溫絲蕾將如何詮釋韓娜這個既堅強又神秘的角色。

這是一個隨處都包覆著愛的故事,不管是家庭中對父母子女的親情之愛、超越年齡與時代背景的愛情之愛,還有對於陌生人之間的關愛。

少年麥克與年紀大他許多的韓娜在麥克生病在家休養的時期相識相戀,後來韓娜不告而別遠走他鄉。兩人再相遇竟是多年後的法庭上,麥克是法律系的學生在旁觀席上看著身為被告的韓娜……


二次大戰的德國第二代

這本書雖也環繞著二次大戰,但有別於一般直接描寫戰爭的血腥悲慘,或倖存者的血淚史。作者從身為德國戰爭二代看參與戰爭風暴中的父母輩這樣的視角出發,他們雖然不是親身參與戰爭,但也絕不可能自外於此歷史事件。

為人父母者在第三帝國或帝國瓦解後的失敗表現,使得父母的期望變為無效,而每一代都必須自行掙脫父母的期望。凡是犯了納粹的罪行,或是眼睜睜地看著罪行發生,或是掉頭他顧,任由事情發生,或是在一九四五年後容許這些罪犯存在他們當中,甚至接納他們,這些人還有什麼資格對他們的子女說任何話?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納粹的歷史是個連孩子都不能指控他們的父母,也不想指控的事件。對第二代而言,與納粹歷史拉上關係,並不僅僅以兩代之間發生衝突的形式出現,它本身就是一個事件。~by《我願意為妳朗讀》

重大的壓力下,有些舉動與行為常常是身不由己,尤其像戰爭這樣全面性的毀滅與破壞,叫身處其中的每根螺絲釘,只能在集體高壓下,被迫找尋任何讓自己繼續下去的理由,這樣劇烈的創傷,從戰前一直延伸到戰後,多少退役的士兵,無數年後還是每天午夜夢迴中,仍被砲火隆隆聲驚醒,眼前還出現血淋淋的斷肢殘臂的每個細節。

作者這樣的視角讓人體會到,戰爭雖已結束,但所造成的傷害,卻仍然在戰後持續又持續,衍生出一個個家庭與社會的問題與矛盾。


對罪行的理解與譴責

而小說後段兩人的相遇,韓娜在法庭上被控的罪刑,亦與戰爭有關。書中看到了主角麥克心情的矛盾與掙扎,作者筆觸力透紙背,簡潔扼要的表達了他想要闡述的價值與疑問,他的筆觸冷靜清洌,那餘韻卻如同一顆丟進湖裡的大石,文字雖早已結束,我心中跟著響起的回音與思緒,卻如漣漪般不斷擴散。

我想同時理解韓娜的罪行,又想譴責它。但是這樣做太可怕了。在我試著理解它時,我會覺得自己無法譴責它,而它是一定要受到譴責的。當我真正譴責它,讓它得到應有的譴責時,卻又沒有理解的餘地。但即使我想瞭解韓娜,無法瞭解她所代表的卻是再次背叛她。我無法排解這件事。我想賦予自己兩種任務:理解和譴責。但是要做到兩者卻是不可能的。~by《我願意為妳朗讀》

在殘酷的事件不斷的發生時,也許是保護自己的本能演化結果,人們常常不自主的對殘忍開始習慣與不在意,就好像當雙耳習慣了聽到某種強烈噪音後,我們竟然可以無視噪音的存在,僅抽離出自己希望得知的訊息,或者像是一個經常出現的景物,眼睛會自動視而不見。我們必須把那些重複出現的東西給模組化背景化,才能分出更多的注意力來面對更多新的未知的挑戰。

於是戰爭中當殺人變成日復一日的家常便飯,身處其中的人便可以僅把它視為是一份工作冷漠以對,不管是加害者或被害人都必須殘忍的去「習慣」,如此才有機會可能可以見到明天的太陽。但我衷心的希望,有朝一日,人們可以不要被迫「習慣」殺戮與殘酷。

所有生還者的文學作品中都提到這種麻木,生活機能在這種情況下削減到最低程度,人的行為變的完全自私,冷淡待人,被毒氣毒死或燒死則是家常便飯。再以少數行兇者為主人翁的作品裡,也是將毒氣室和火爐視為普通現象,行兇者退化到他們最少的幾種功能,表現出心智上的麻痺和冷漠,這種呆滯使他們彷彿被下了藥或是喝醉了酒。而我覺得那些被告好像被困住無法動彈,永遠處於這種了服麻醉藥的狀態,又好像變得茫然若失。~by《我願意為妳朗讀》


愛情與溝通

書中的麥克與韓娜是兩個一直沒有好好跟對方溝通的人。也許是年齡的差距,讓他們年少時的關係處在韓娜掌握所有權力的狀態,當她心虛時就更嚴厲,逼得男主角道歉認錯。不管發生什麼事,兩人心底各自怎麼理解發生的事,表面上最後錯的總是小男主角麥克。

相戀時候她們雖然日復一日的朗讀、淋浴、做愛,卻極少對話。麥克不知道韓娜,韓娜也不理解麥克,他們雖然肌膚如此緊貼,在不與彼此相處的時候卻是疏離的陌生人。也許麥克曾經想問,但他更害怕韓娜隨之而來或許會有的情緒波動與爭吵。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知多少情侶,因為不想爭吵,而將問題或不滿壓抑在心中,有些事甚至決定連問都不問。爭吵雖然撕裂,但如果有機會良性爭吵,卻不失為解決問題的契機,未溝通而離別的情侶,心中相信各自都會留下些遺憾吧?!也許各自會在心裡自問,如果當時如何,現在又會怎麼樣呢?


也許只是不知如何說再見

書裡有許多次離別,但真正的離別通常都發生在他們並不清楚已是真正離別的時候。不擅道別或是不知如何說為何要離別的人,往往會選擇不告而別。離別有時候,不是因為要離開對方,而是為了離開有些不得不離開的環境與因素。

但不管原因為何,卻將給被不辭而別的剩下那一個人,留下無盡疑惑與自責:是不是我對她作了什麼,所以她離開?如果我當時做或不做什麼,她是不是就不會走了?而說到底,就是遺憾。因為這些問題,都找不到人問了,只能留在心中,成為永恆的謎團。

我在心裡幫韓娜想了無數個非離開不可的理由,而也替麥克感到無盡的遺憾。



出版社:
皇冠
書名:我願意為妳朗讀
作者:徐林克 Bernhard Schlink
譯者:張寧恩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317001

裝訂:平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