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這本書的書名很容易以為這是本科幻小說或冒險小說一類的故事。但打開來卻是本成長小說,雖然很厚很厚的一本,加上平常我很少讀成長小說類型的故事,但作者卻以細膩的筆觸、綿密的鋪陳、絢彩的運鏡、有趣的對話與情節,吸引著我一氣呵成的讀完不覺疲憊。

這本書是在講述主角南山涉這個小男孩成長的故事,他從小就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孩,有著特殊的外型,髮色淺褐、身材高大、並有發達的運動神經。身上好像有隻癢癢蟲讓他想要不停的奔跑奔跑,即使是田徑比賽,跑過了終點線後他仍停不下來;而他畫畫,也喜歡畫著與眾不同的顏色。這些天生的不同與行徑,讓他從小就只能特異獨行,先是幼稚園的時候,老師找他的媽媽到學校談,懷疑他是ADHD過動症的小孩,接著因為他總是畫出奇怪顏色的東西,譬如金黃色的大象,老師又懷疑他視力有問題,堅持帶他檢查眼睛。

這些外在的不同比不上他身份造成的歧視,他是單親媽媽的小孩,而且他媽媽可能是在西伯利亞懷上他,也就是說他是個混血兒,更糟的是,他媽媽未婚懷孕。加上她媽媽是個在基因研究所工作的科學家,科學操弄人性的恐懼加上基因研究的神秘面紗,他媽媽在這純樸小鎮上也是個被隔離的人。所以他從小,便總是過著獨自一人的生活。

作者雖把很多元素加到這本小說裡,婚外情、未婚生子、家暴、青少年幫派、歧視……等等,但很厲害用了非常縝密的邏輯讓他們一項一項擺放到位,對話進行時每個角色的想法與行為,讓一個個立體鮮活的角色躍然紙上。

人為了維持我們認知的基模,在形成自己既定的價值觀後,會開始辨認那些「非我族類」的異己,然後和自己同盟的盟友,聯合起來打擊異己,藉以更深刻的鞏固自己的想法。就在這種狀況下,小鎮這純樸的環境看到了「奇怪」的阿涉,就忍不住的把他當作怪胎看,因為他們太單純了,沒有接觸過更多元的文化,所以排擠異類,成為他們讓自己活的更心安理得的方式。對於不瞭解及未知的事情原本就容易害怕,武裝自己去對抗未知或抗拒接受改變維持現狀,是維持現有「安穩」生活的最佳方式。

在這種情形下,即使阿涉的與眾不同有些僅是創意或突出的運動表現,但仍然會被污名化的歧視,甚至被懷疑有什麼毛病。明明是繪畫上的創意,卻被懷疑成視力或頭腦有問題;明明跑得很快,卻得不到應有的讚許,甚至被勸誡要跟大家跑得差不多快。這些大人們拼命的想把阿涉帶回自己熟悉的世界,他們根本不想理解也不願理解世界還有其他可能。就如同有些處在數線極端右邊的天才,往往也非常的寂寞,因為他們和一般人不一樣,人們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叫他們瘋子是最簡潔的作法。

可惜的是,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旁邊給他的他只能照單全收,他所處的小鎮就是世界的全部。所以阿涉也只好接受著這樣的歧視,但卻還是小心翼翼的尋求同伴,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啊!

但小朋友們看似單純,其實是社會的縮影,並更加直接,他們不像大人即使討厭了,表面上還裝模作樣。孩子們能輕易的嗅聞到團體的風向,為了被團體接納,即使原本對特定的人沒有惡感甚至憐憫,但一起討厭大家討厭的人,是最安全的方式。

在這樣的風雨飄搖下長大的阿涉,作者給了他一個絕妙的自我認同-他是克羅馬農人的小孩!雖是幾萬年前的異想天開,但作者卻寫的入情入理。這樣的認同讓阿涉對所有一切他和別人不一樣的外在與身世,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他圖畫的顏色,他優異的跑步能力,他混血兒的長相,而他也有了目標,要活的像個克羅馬農人!
(附註:如果是六年級生的朋友們,這個克羅馬農人就是我們以前課本讀的克魯麥囊人啦!)

人心只要有了依歸,即使外界情境依然險峻,就能夠心安理得抬頭挺胸的過活。從阿涉發現父親之謎後,他就變得無比堅定。

雖然孤獨,阿涉的世界還是有了幾個朋友,紗知、阿虎跟小狗阿黑。這幾個孤獨的靈魂碰在一起,交織出瞭解的火光。我一直覺得,不管再怎麼孤獨,只要還是有人瞭解,就還是能夠生出勇氣。

阿涉漸漸的長大,就像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當漸漸認識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世界原來那麼大,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同時,就會開始學習包容與接納。作者巧妙的把阿涉的喜好從石矛轉移到標槍,從對紗知哥兒們的情誼轉移到男女之情,我不禁佩服作者對於青春能刻畫的如此細膩,這些不都是我們曾經經歷的成長歷程?!有些執著與想法,總會讓時間這個魔法師消磨於無形並另生新局。

這本書裡充滿了真實與殘酷,我覺得阿涉與爸爸的會面那一幕表現的最為精彩。

他那厚嘴唇緩緩蠕動著說道:「那你現在有家人嗎?」
「沒有。以前就一直只有我們母子兩個。」
教授臉上露出陰暗的表情。「現在怎麼生活呢?」……
「日本比俄國富裕多了。我想你在生活上一定不會有問題的。」……
那雙看著我的眼裡,充滿著一種車禍後正在暗自計算汽車修理費的眼神。
「我想不出自己能為你做些什麼。」

幾句簡單的對話及描述中,戳破了幻想中慈愛父子會面場景,取代的是真實的算計及辛酸。

殘酷的人生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從開始上學,我們便要學習如何在團體中被認同、自我認同及努力生存。有的孩子歷經的殘酷更加上了許多拋不下的包袱,像是窮困、暴力、煙毒酒癮、虐待及忽視。這本書提醒了我們要以更寬厚的心對待更多元的不同,在我們當了父母之後,更不要忘記了青春曾經是怎麼一回事。唯有更用心的打開自己的眼,才能看見更清楚的世界。

這本書的最後仍然在殘酷中留下一盞曙光,彷彿象徵冰河期終會結束,春天萬物仍會綻放新芽。有苦的淬礪,更能體會樂的可貴。我喜歡這樣的結局,雖然更殘忍些可能更為真實,不過,就讓我們對明天還是繼續充滿期待並保持希望吧!




正式版的中文封面已經出現了,所以我把第一張圖換成中文版的圖!
可是這張日文版的封面,我也好喜歡唷!也把它留在網誌最後這一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rnier 的頭像
    vernier

    夏天走過義大利(Pixnet)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