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城愁書封.jpg

許久沒有閱讀散文,這次閱讀阮慶岳《城愁》,明明不屬於同一個年代,但竟仍勾起我許許多多回憶與「城愁」

 

雖然阮慶岳先生著作頗豐,但我卻是第一次閱讀他的作品,翻開後忍不住在滿溢的情緒中一口氣讀完。他小時住在屏東潮州,小學後期全家遷至台北金山街,後在民生社區購房落腳,大學就讀淡江建築系,出國留學後曾在美國工作,最後決定返台定居。他在台北的軌跡,許多也是我曾熟悉或去過的地方,譬如和平東路、淡水……,因此許多文字我讀來格外感觸,生起了與他相似卻也絕然不同的城愁。

 

在一篇篇各自不長的篇章中,作者娓娓道來他流轉於城市與城市間的互動、交會與感懷,也有他與其他有情眾生的紀錄,譬如他與橘貓威妹,以及他的父親與母親。談及黑膠滿牆的Roxy、各個小書店流連的情景、台灣的各個地方如宜蘭、台東,又或是他於外島當兵的心情,文字不多,但卻餘韻綿長。

 

在〈流行歌曲〉文中,除了描述著他父母外省背景所以聽國語歌曲,也提及風靡全台的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樣的族群融合與保有各自文化的狀態,應是許多人成長的共同記憶,而流行歌曲往往是時代記憶的重要載體,就好像唱起〈永遠不回頭〉與〈青蘋果樂園〉,許多六年級生應會會心一笑吧!

 

作者身為外省孩子,但童年身邊卻充滿閩客玩伴,大家逢年過節各自有著不同的習俗,但私下交流互動好不熱鬧,反倒是全家搬遷台北,住在充滿外省人家的環境中,卻突然變成國語說得最不標準的孩子。我們每個人在這樣同與不同的家庭環境、同儕、教育中,掙扎著不斷進行自我重整與認同。

 

作者有雙細膩的眼,及不斷探索探問的心,城市中的花草、房屋、空間,在他筆下描述變得有滋有味,尤其可能因為其曾為建築師,談及房屋與建築,總覺得彷彿屋子的靈魂與心情都躍然紙上,讓我心嚮往之,他在書中談起他進行影像記錄過的許多廢墟、空間對人可以進行的懲罰(監禁環境)、「宜蘭厝」運動、來吹涼風民宿……,若有機會,我很想前往他書寫的那些空間走走看看。

 

而屬於他記憶中的景物,則是既深情卻也疏離,往往再回首再回顧,記憶裡那動人心弦的場景,都已難再復返。譬如他在〈還願〉中說著母親帶著他專程回到離開已久的潮州,景物依舊,但人事全非。

 

本書最觸動我心的篇章是〈最美麗的街道〉以及〈離城記〉。〈最美麗的街道〉中,作者書寫他生活幾十年的富錦街,他看著這裡從荒蕪到濃蔭華麗,人們從年少到年老,街道從老舊又煥新的過程。每個人心中想必都有那麼一條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生命記憶的街道,不管那裡實際上究竟是美是醜,是整潔或髒亂,都是一條無可比擬、無法取代的美麗街道。而〈離城記〉則是作者少時閱讀許多七等生的小說,對於其筆下通霄小鎮,腦海中構築了許多想像。之後與七等生相識,提議回其故鄉為他拍攝紀錄短片,沒想到想像中應是滔滔流水的沙河,竟狹窄乾涸(不過閱讀時我也想著,有沒有可能是季節不同,恰巧河流進入乾季?)。有些景物,我們用回憶滋養茁壯,真正回頭看時,卻怎麼也認不出還有一絲回憶中的模樣。

 

一直以來,我主要想寫的是小說,但也曾動念想要書寫一系列關於我生長時代的大安區生活切片,這本《城愁》的形式,就恰恰是我想書寫的模樣。總想記錄那些在記憶深處偶爾還會冒出頭與鄰居小朋友下課後嬉戲忘返的小溪(其實是小水溝),那古樸充滿眷村味的街道,曾經整條街的楊媽媽、陳太太、黃阿姨都彼此熟識,可以互相託付孩子照顧的溫暖氛圍。又或是那些充斥在台大與師大腹地的街道巷弄內,各自販賣不同主題書籍的小書局。這些我居住過二十幾年的地方,遷離十年之後再返回探詢,既是悵然又是枉然。

 

他的城愁,引發我的城愁,這愁思起始如涓滴細流,沒想到一開始思索爬梳那些幼年少時情景,竟一發不可收拾,終在我心裡漾起翻天巨浪。

 


書名:城愁

作者: 阮慶岳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8/08/22

語言:繁體中文

arrow
arrow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