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邊緣的旅館書封

這本書,很工整的一絲不苟的在兩條時間軸上交替前進,一邊是1986年的現代,一邊是1942年二次大戰正進行中的美國西雅圖。主線放在二次大戰時候十二歲的亨利身上,但間而穿插著現代已年邁的亨利,和他的獨子馬悌的互動,一開場,從亨利的現代切入,我們知道他有個婚姻,他珍視對待的愛妻艾瑟兒半年前辭世。從二次大戰時就封閉至今的巴拿馬飯店,換了新業主,而新業主在整理旅館的時候,發現地下室有三十七個戰時被迫遷走的日本家庭的物品。亨利嘗試於從巴拿馬飯店地下室這個時間膠囊中,找尋挖掘出過往的蛛絲馬跡

 

一開場,作者傑米福特就投下了一個個謎團,亨利在找什麼?他將找到什麼?為什麼這些東西會塵封在這個旅館地下室裡?那個日本女孩惠子怎麼了?從現代的狀態可以窺知,亨利與惠子並沒有在一起,那麼他們到底怎麼了?惠子去了哪裡,是生是死?

 

以時間軸交替呈現的敘述,作者營造了這些讀者心裡一定會冒出的疑問,這些疑問彷彿是漆黑地下室盡頭閃現的光亮,牽引著我一步一步跟隨著慢慢的走進作者優美鋪陳的故事中,我心想,是否當巴拿馬旅館中的物件終於現出模樣,這純真的愛情故事就可得知結局?!

 

 

舊物件,散落在塵世裡的一片片分身

 

我對於舊東西一向很沒有辦法的十分喜愛,如果可以,我想要有一個很大的房子,裡頭堆滿從小到大點點滴滴的回憶,第一本數學作業簿、第一隻超大型真的可以坐在上頭的絨毛獅子、第一套百科全書、第一個書包、長輩送我的第一本裝滿郵票的集郵簿、還有數不盡的舊照片舊紙條,雖然知道這種執著說來荒唐,更隨著幾次的搬家,我身邊的舊東西早已所剩無幾,但這些舊東西,彷彿是我生命的延續,就像脫離了我的身體,散落在塵世裡的一片片分身。

 

於是,光看到巴拿馬旅館的設定,我就已經不能自己了,那濃縮的時空膠囊裡頭潛藏的回憶,像巨大的磁鐵般吸引我定要一窺究竟。

 

飛揚優美的爵士音樂,是貫徹書裡的靈魂。書中那張奧斯卡˙荷頓的老唱片「巷弄野貓行」,實在是太牽動人心,每次出場都吸盡目光。讀書時耳裡彷彿總是瀰漫迴響著樂音,輕輕的傾訴老舊歲月,所有老事物在腦海裡都矇了股輕紗般的回憶。它不僅凝聚了亨利與惠子,更對黑人薩克斯風手薛爾頓具有重要意義。只能說作者對這張舊唱片的運用真的是很巧妙,不管在過去或現在,甚至未來,「巷弄野貓行」都具有撫慰人心的關鍵力量。

 

 

物以類聚的歸屬與認同

 

故事跳回到過去,時空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下的美國,亨利是個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第二代,他的父母為了讓他更融入美國生活,嚴禁他說中國話,在家裡日常生活中必須說的一切以英文表達,並送他去一所白人小孩念的學校。劇情設定到這裡,亞裔美人將遭受種族歧視的態勢似乎已昭然若揭。不過,這本書的主軸線,並非放在種族歧視,而是又設定了一個美國出生的日本人第二代惠子,造成了更衝突的情境。故事的重心放在這兩個小朋友的純真互動中,背後的戰爭衝突、國仇家恨,彷彿是襯托於背景的激烈動人音樂。

 

亨利自然不是個無憂無慮開心成長的小男孩,他在校總是被霸凌。有一天,他工作的廚房走進了一個同樣是黃種臉孔的小女生,沒想到,這個看似與他相似的黃皮膚黑頭髮天真女孩,竟是他父親最討厭的日本人。二次大戰中,仇日情緒高張,即使惠子自己一句日文都不會說,即使她覺得自己是個「美國人」,她體內流的血液與家族的過去,讓她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並不容易。

 

當時中國與日本打的如火如荼,這兩個小孩,看似身處在兩個水火不容的敵營,但對他們來說,卻是際遇相似,最瞭解彼此的兩個人。雖然美國與中國在二戰時屬於同一陣線,但白人們哪能分辨清楚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不同,亞裔臉孔一概是被敵視的對象,亨利只好別著父親一定要他戴著的「我是中國人」徽章。與自己不同類,就容易被敵視,於是即使惠子一句日文都不會說,亨利在家也是只能說英文,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個「美國人」,但卻遭受到同樣的敵意及冷漠。但諷刺的是,當回到了「他們所屬的地方」,他們又同樣的格格不入,被視為是美國人。亨利與惠子,只有在彼此的身上,才找到物以類聚的歸屬與認同。他們之間的情感,純真且跨越種族藩籬。

 

 

淺描筆觸下的動人壯闊時代背景

 

除了主軸亨利與惠子純真的情感,作者也用比較淺的力道描繪了他們故事發生的舞台:這個移民家庭的親子關係、亨利與薛爾頓的忘年之交、日本家庭在集中營區的生活、種族歧視的問題。也許是因為作者本身的亞裔第四代背景,寫起中國移民家庭格外絲絲入扣,雖然淺淺幾筆帶過,但傳統中國父親專制吝於表達情感,中國母親在家庭中沒有自己聲音,只是默默操持家務從夫從子的形貌躍然紙上。而黑人街頭樂手與中國小孩跨越時間的真摯情誼,也讓我幾次紅了眼眶。如此淺描擺放烘托了主軸故事的動人,也不會像一般戰爭主題的故事般讀來沈重,但還是能感受到環境的無情與無奈。

 

書裡最讓我動容的地方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寫美國籍日裔人士,在戰時被集中管理,彷彿像個集中營,只不過人性許多,也沒有屠殺事件的發生,但在槍砲及鐵絲網的圍繞下,他們喪失了自由無慮生活的權利。

他們看守是為了要保護這些被拘留者—人家是這麼告訴他。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他們的槍是對著營區裡面呢?~by《悲喜邊緣的旅館》

但這群認同著美國民主的文化,並自詡為是美國人的日裔人士,還是以服從表示忠誠,甚至自願投入戰場攻打德國,只為顯示他們身為美國人的身份。

忠誠。我們仍然是效忠美利堅合眾國的。為什麼?因為我們也是美國人。我們不同意,不過我們要以服從表現我們的忠誠。你聽的懂嗎?亨利?~by《悲喜邊緣的旅館》惠子的父親

 

另一個部分是作者處理日裔人士為了生存,忍痛與他們心愛的紀念舊物件別離的畫面。家傳三代珍貴的美麗和服、珍藏的書畫藝品卷軸、父母親家人的相片、國旗、甚至是結婚相片,都自己點火給燃燒殆盡,看到這段的時候,我莫名的感到心碎,彷彿嘴角也嚐得到那股濃嗆的煙味。

和服翻落打轉,像雪一樣飄落在巷子裡骯髒而有蛞蝓爬痕的人行道上。下方的男人把它撈起,凝視了一會,猶疑著,然後丟進火裡。~by《悲喜邊緣的旅館》

 

故事的結局很美,我卻產生了好多無奈的吶喊,彷彿咬入一口幾十年前就該咬下的甜美佳餚,曾經新鮮香醇如今也只剩下風乾的餘韻。

 

如果你也喜歡老東西,或對於烽火戰亂種族隔閡下的愛情感興趣,又或是關注移民後代產生的種族認同及歧視。那麼,歡迎你前來巴拿馬旅館,陪亨利一起在充滿塵埃幽暗的地下室翻找,也許你會找到你獨有的,悲喜邊緣的領會。

 悲喜邊緣的旅館英文書封


 (點入圖片可見本書簡介)

 悲喜邊緣的旅館橫幅

書名:悲喜邊緣的旅館

作者:傑米‧福特

譯者:張琰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7 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rnier 的頭像
    vernier

    夏天走過義大利(Pixnet)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