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皮娃娃兵書封    

這是我閱讀到的第三本亞歷塞維奇作品,與先前閱讀的《戰爭沒有女人的臉》以及《我還是想你,媽媽》相較,看這本《鋅皮娃娃兵》心情更為難過,於前兩本書描繪的是德軍進攻蘇俄的戰爭,《鋅皮娃娃兵》描寫的背景為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懷著國際主義熱情去阿富汗的熱血青年們,在短時間內以鋅皮棺材裝置送回國。

 

與閱讀的前兩部作品撰寫方式相近,作者訪談了許多阿富汗戰爭的遺屬以及生還者,包括軍官、士兵、護士、軍人妻子、情人、母親,有男性也有女性,透過每個人的真實經歷與回憶,亞歷塞維奇將之剪裁並重新拼貼呈現。雖然是許多人的集結故事,但亦需要作者的視角,如導演一般選擇呈現那些段落,以及重新組合擺放各段落的順序。多人口述的呈現方式,使讀者更有身歷其境的感受,我們彷彿也像面對了這許多受訪者,而心情無法以這是虛構故事的角度面對,感受性以及衝擊也更加深刻,就彷彿閱讀當下我也與這場戰爭直面相對。

 

這群娃娃兵多數是20歲左右的青年,其中有些人自願請纓,他們是服從命令的軍人,帶著國際主義熱情,以為阿富汗人們會熱烈歡迎他們,沒想到到了當地,看到的景象與國內報章媒體所報導截然不同。死亡到來得那麼容易,看到書中許多死亡原因,真讓人心中感傷,許多人甚至不是因為上戰場殺敵而死。

 

這場戰爭充滿謊言,書中有些人描述自己是被騙到阿富汗,被拐騙上了飛機,有些人沒有受過甚麼訓練就被派去,到了阿富汗,老兵欺負新兵,從最開始,就將新兵身上的資源一掃而空。看到這些士兵的處境,沒有充分的飲食,沒有足夠的衣服,身上即使已經沒有甚麼衣服,蝨子還是大批的不斷從身上掉落。長期睡眠不足不用說,阿富汗高溫多沙的氣候,更讓這些士兵不適應。

 

這些都是孩子們啊,他們被放置在鋅皮棺材中被運送回來。書中訪談許多娃娃兵的母親,不約而同地許多都描述到孩子們孩童時期的模樣,有些媽媽認為經過戰爭淬練過的男人會更加成熟,而送孩子上戰場,有些媽媽從小讓孩子閱讀各種與戰爭有關的書籍,希望培養孩子成為戰士與軍人,也有些媽媽捨不得孩子上戰場,但自願從軍的孩子告訴媽媽他們去到蒙古,有著藍藍的天空,吃得飽穿得暖。也許是因為自己也身為母親,想到這些「孩子們」青春正盛的人生變得支離破碎就覺得好難過,不管是死亡,或肢體殘廢,而更無法癒合的,是心中的傷痛。

 

透過剪裁這許多人的不同聲道的苦難,亞歷塞維奇匯集成一部戰爭悲歌,讓世人見到那個戰爭當中受苦受難的男女老少,而倖存者,甚至羨慕已經死亡的那些人,不需要再思考那段時光的對錯,不需要再面對現在生活的苦澀,戰爭過後,許多人都再也回不去過去那個無憂無慮的自己。在戰爭的當下,他們沒有辦法思索其他,他們只是一股腦地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而要活下去最重要的事就是開槍比別人快,瞄得比別人準,不是對方倒下去,就是自己倒下去。而他們不讓自己感覺是殺了一個跟自己一樣活生生的人,因此才能毫不遲疑地開槍。當看見昨天與自己共同吃飯講話的戰友死亡,就形成了一股仇恨的動力。當他們回國後,這群人難以重回原來的社會環境,只有一樣去過阿富汗的人了解自己,而習慣於殺人的他們,在戰場上不殺人難以生存,殺人越多者更能獲頒勳章,回來後卻成為殺人兇手。

 

亞歷塞維奇這本書飽受爭議,曾被俄羅斯當局視為禁書,作者亦因此被告,有許多人包括軍人或其家屬,紛紛責罵她。這場苦難的戰爭,改變了成千上萬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相信的真實。我敬佩作者的勇氣,要身歷其境聆聽這一個個苦難故事,又要將它們化為文字,實在不容易,出版後更要面對這許多反對的聲浪與對待。感謝她有如此勇氣,才能將戰爭的面相以另一種角度與世人見面,亦是見證紀錄那無數受難的靈魂,衷心祈願死者安息,世界和平。

 

出版社亦有舉辦2016年亞歷塞維奇作品系列講座】,
活動報名頁:http://goo.gl/aeazOQ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踴躍報名呢!


書名:鋅皮娃娃兵

作者: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6

語言:繁體中文

arrow
arrow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