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書封中 

在世界不同角落中,看似獨立的男男女女,卻交織互涉成了環環相扣的故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在作家的筆下,誰都可以是主角,誰也都是別人的配角,就連作家自己,也在刻意操弄之下,將部分的分身定格在文字中。但是,正如現實生活,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我們是主角,卻也同時在家人、朋友或同事中,擔任戲份或少或多的配角,同一個人,也許有人視為至愛,可能也有人視之為窒礙,當以不同的閱讀者的視角觀看,便產生了各自獨一無二的解讀。

 

 

虛幻的自我認同,輕易便消失的身分

 

藉由九篇短篇故事,丹尼爾‧凱曼運用機敏的辭鋒,塑造了一個在現實與虛構中穿梭自如,看似荒誕不思議,卻又真實的令人膽戰心驚的世界,那麼輕易便消失的身分,那麼虛幻的自我認同。艾布凌本來一點也不想買手機,買了手機之後,卻不斷接到找「拉夫」的電話,他忍不住開始隨心所欲的應對,涉入了「拉夫」的生活;對生活吹毛求疵的知名作家里奧,總是將生活中所見所聞寫入故事,他的女友伊莉莎白卻一點也不願被寫入故事中;作家筆下的羅莎莉,被安排罹患無法治癒的胰腺癌而準備尋死,她卻為求生,而找上作家請命…..

 

《名‧聲》的編排,就像書中說的:

人人都在某些故事之中。故事中的故事又有故事,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是一個故事的結尾,哪裡又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其實所有的故事都環環相扣、匯流成河,只有在書中才能清楚地敘說分明。

 

於是,故事中的故事又有故事,以首篇故事主角艾布凌為例,對他而言只不過是生活中一個小插曲,對不小心打錯電話的人一些小小惡作劇,滿足無趣現實生活的一個逸出常軌的狂想。卻沒想到,電信局這麼一個陰錯陽差的失誤,卻讓那個真正的「拉夫」徹底喪失了他原有的身分,改變的一開始如冷水煮青蛙,終至到了無人相識、無法挽回的地步……

 

而身為故事主宰彷彿上帝般的作家,與故事中人物互動的寫作手法,雖然在許多小說或電影中都會見到,但我衷心佩服丹尼爾‧凱曼,他像似一個極高明的舞者,在現實與虛構中穿梭來去如飛,情節過場流暢轉圜自如,更令人能在輕鬆的閱讀狀況下,讓腦袋強迫思考有關身分認同、現代科技的影響、名聲究竟是被哪些元素所構築、對小說的解構與後設認知,甚至認真的玩起找尋線索的遊戲,在不同的篇章中,找尋相同的角色,重複咀嚼這隱藏幕後多重的樂趣,而那隱含其中的銳利幽默,更讓我感受到作者冷眼笑看世事的冷靜,卻也在穿透這一切虛假與執著之後,彷彿站在高山頂上,重新以不同的角度觀看人世間的「名聲」。

 

 

絢爛繽紛的萬花筒,轉換不同角度,便體悟到不同風光

 

閱讀書介,已經隱約猜到這本書的走向,實際翻開細細領略,更是大嘆相見恨晚,對我來說,《名聲》,就是這樣一本令人充滿無盡解讀空間的書,不論作者試圖傳遞的,閱讀者是否接收,當每個閱讀者在閱讀這些篇章之時,都在進行無比私密的再創作,每個人可能會被書中的某個段落,或是九個短篇交織而成的立體世界引發了什麼感觸,又或者,看到後設的那位說故事的作家,試圖在虛構作品中,重現那一如夢幻泡影般的真實世界。就像看進一個絢爛繽紛的萬花筒,當轉換不同角度,便體悟到不同風光,在這一方小小筒中,卻展現了那麼華麗炫目的樣貌。

 

世界,究竟有多真實?名聲,究竟有多重要?在丹尼爾‧凱曼看似幽默的輕快筆觸中,探討的是叫人無法移開目光的沈重議題,我們汲汲營營的名或利,自以為已經擁有的名聲,卻可以虛假如一張用完即丟的面具,不管面具有多麼俊美豔麗,拿掉面具後的臉龐,卻在世間找不到任何一個身分。而更諷刺的是,人們所在乎的,往往祇是那張面具,而非面具底下的那個人。

 

對不願被里奧寫入書中的伊莉莎白而言,她最不希望的便是與里奧筆下的女英雄菈菈‧卡斯帕一起變成故事中的人物,但當他們被作者安排開始對話之後,對於讀者的我們而言,伊莉莎白和菈菈又有何不同?!誰在書裡誰又在書外,其實每個人都在書裡,也正如每個人也祇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

 

 

夏天碎碎念時間到

 

這本書很特別,對我來說,他易讀卻同時難讀與耐讀。裡頭的故事易讀輕快不拖泥帶水,簡潔的運筆很容易就帶領讀者進入故事情境中。但書裡的世界卻如真實世界一般廣大,裡裡外外所涉及探究的議題,均不是僅僅將文字讀完就可以結束的了,作者彷彿拋出了許多難解的習題,要我慢慢的以生活體悟來回答。我想,這本書只看一遍是絕對不夠的,我絕對要重複多看幾遍,反覆翻閱才行啊!

名聲橫幅


書名:名.聲 Ruhm

作者:丹尼爾.凱曼 Daniel Kehlmann

譯者:李雪媛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05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285752

裝訂:平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r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